最近,CatchWind 约我出来一起学习,体验了一把在咖啡馆学习的小资生活。偶尔换换环境,学习效率似乎有所提升。看着不常见的风景,给沉闷的生活吹吹清爽的风。
在我的方法论里面,环境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因素。这种忽视是有意而为之,因为我想建立一个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稳健地运行的方法论,建立一个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仍然能维护自我的体系。我也坚信人能否实现理想的决定性因素应当是人本身而非环境。因此,我关于方法论的所有尝试都是在环境提供 debuff 的条件下进行的。但是,和 CatchWind 这两次的感受,也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。想来,在《Tryment》里面,ReLief 公司的一个议题就是让环境来适应人,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环境。
之前,基础循环强调在“大环境”中创造适合于行动的“小环境”。现在看来,我的方法论虽不应该依赖大环境,但是还要重视大环境的作用。尽管作为个体很难干涉和改变现有的大环境,但是在可能的前提下,还是应该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大环境。
关于未来的学习。首先是不要满足于现状,而应该勇敢地去往更好的学校,获得更好的环境,看看更高层次的风景。其次是要正确选择展开行动的场所,继续重视在环境中创造适合于行动的小环境。
除了选择正确的大环境以外,还需要在适合的环境中与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。实践证明,六个人的大学寝室更像是一种社交场所而非是学习的场所。在这样的场合下很难展开学习。
关于未来的职业发展,因为我不在意薪资的问题,因此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可以考虑。但是在考虑小公司时,应该通过面试仔细考察面试官和公司环境,在充分判断自己与公司的技术是否相容,以及公司能否提供个人发展的合适平台之后再作打算。
在金十科技的实习实践证明,如果不能认同公司的代码结构,无法取得生产效率,那么对于公司和自己都不是一件好事。
发表回复